成语,是经过长期运用与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,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。相较于普通词汇,成语不仅意义更为丰富,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。
其中,有些成语背后隐藏着与保密相关的精彩故事,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成语的含义,更体现了古人对于保密重要性的深刻认识。
“三缄其口”形容说话十分谨慎,不肯或不敢开口,出自西汉史学家刘向创作的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;戒之哉!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
相传,孔子崇尚周礼,他曾专程到周王室考察礼仪制度。某一日,孔子到达周天子的都城洛邑,在游览了众多名胜之后,他来到了周王祭祀先祖的太庙,孔子见庙堂极其庄严肃穆,于是毕恭毕敬地走了进去。很快,他的目光就被太庙大厅右边阶梯前的一尊金属铸造的人像所吸引,走上前仔细观摩,发现这尊金铸人像的嘴巴上贴着三张封条,背面还刻有“古之慎言人也”几个大字,意在彰显其为古代一位言辞极为谨慎之人,从不说不该说的话。
观摩过后,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:“你们务必铭记这句话,不仅要明白何言当发、何言当止,更要明白何人可语、何人不可语,唯有如此严于律己,方能避免因言获罪。”正如后来《论语》中所言,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”。自此,“三缄其口”一词便流传开来,用以提醒后人需言语谨慎。
“暗度陈仓”的意思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怀疑的行动中,指借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。该成语出自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项王使卒三万人从,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,从杜南入蚀中。去辄烧绝栈道,以备诸侯盗兵袭之,亦示项羽无东意……八月,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邯。邯迎击汉陈仓,雍兵败。”
这段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,当时群雄并起,纷纷反秦,刘邦的军队首先攻入关中,然而,当兵多将广的项羽进入后,却公然背弃了先前“谁先攻入关中谁就为王”的盟约,迫使刘邦撤离关中。刘邦因兵力悬殊,只能率部队退守汉中,为了麻痹项羽,刘邦在撤离时下令烧毁所有通往关中的栈道,以示绝无再返之意。
但撤离关中的刘邦并不甘心,同年八月,刘邦抓住有人起兵反抗项羽的契机,决心再次进军关中。同时,他采纳了大将韩信的计谋,派出数百名士兵前去修复栈道,装出要通过栈道进攻的假象。关中守军闻讯,密切关注修复栈道的进展,并调集主力部队在各处关隘加强防守,严防汉军进攻。
然而,刘邦明修栈道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,他真正的目的却是“暗度陈仓”。韩信在派人修栈道的同时,亲自率领主力大军,迅速突袭陈仓,一举攻下了这座城池。章邯得知陈仓失守,惊恐万分,匆忙率军前去救援,但已无济于事。韩信乘胜追击,一路东进,为最终战胜项羽、建立汉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守口如瓶”意思是闭口不谈,像塞紧了瓶口一般,形容说话谨慎,严守秘密,出自周密创作的《癸辛杂识别集》第七章。
相传在北宋时期,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臣,名叫富弼,他在年少时就已展露出非凡的才学,深得范仲淹的赏识,特地将其推荐给当朝的枢密使晏殊。晏殊同样欣赏富弼的才学,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,还亲自将他推荐给宋仁宗。宋仁宗任命他为河阳判官,后来又升为开封府推官。不久,契丹人进犯边境,要北宋割地求和。在这关键时刻,朝廷派富弼前去交涉,他据理力争,终于保全了国家的疆土。到嘉祐年间,富弼已经官居宰相。
后来,王安石在朝廷主张变法,富弼因为政见不同,遭到了排挤,他请求告老还乡,远离了朝廷的纷争。富弼在乡下期间,还常常上疏提出有益的意见和中肯的批评,宋神宗虽然不全部采纳,但仍很敬重他。富弼为人正直,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,他一直主张一个人应当“守口如瓶,防意如城”。后来这句话被广泛传颂,“守口如瓶”也被单独用来形容能够保守秘密的人。
————
古往今来,保密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,成语背后的保密故事,不仅深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职业操守,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警示。我们应汲取古人的智慧,见微知著,从源头上筑牢保密工作的思想防线,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。
内容来源:《保密工作》杂志
科密品牌始于1993年,在保密工作领域扎根31年,致力于用实力捍卫保密成效,用智慧推动保密工作的未来。
多年来,科密品牌不断洞察市场需求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陆续生产了经典办公系列、高保密系列、健康办公系列以及CM销毁系列等系列涉密销毁产品,其功能丰富、性能强大,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保密需求,产品热销海内外。
要保密,选科密!
总部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开泰大道28号广州归谷科技园C4栋17楼 联系电话:020-82513488
Copy right 2024 广东阳光科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案号:粤ICP备17002830号-3 网站地图|站点地图
科密公众号
歌派公众号